時間:2015-04-27來源:龍虎網
龍虎網訊 近日召開的2015年長江防汛抗旱總指揮部指揮長會議傳出消息,據預測,今年汛期,長江流域降水總體偏多,汛情較重,中下游可能發生較重洪澇災害。近日,記者從南京市長江河道管理處獲悉,歷時3個多月水下測量,2015年汛前長江南京河段河勢報告出爐,對17個重點岸段及險工段進行了1/2000水下地形監測,監測岸線長度106.7公里,水域面積49.5平方公里。其中,七壩、大勝關、燕子磯等5個被列為今年防汛重點,汛前進行除險加固,確保城市防洪安全。
“滾滾長江穿城而過,把南京分為江南和江北。”市長管處副主任高文華說,建國以來長江河勢一直都在變化。2008年棲霞區龍潭的三江口段發生塌江,形成窩崩,200米長的主江堤遭受水毀;2013年浦口區聯合圩又出現江岸崩塌,原因就是流動江水把大堤水下部分掏空了,因此給長江“體檢”顯得十分必要。上世紀50年代南京就成立了專門測量隊,每年汛前、汛中、汛后3次對長江河勢變化進行測量,通過最新測量數據與歷年數據進行對比,就可以發現“病情”,并采取針對性措施消除安全隱患。
不同于陸地上測量,長江水下測量怎么測?市長管處技術科科長錢海峰介紹說,水下測量任務由“南京測量一號”承擔,這艘船是我市專用測量船,其頂部安裝有同步測時、測距定位導航的GPS外,船底還裝有同步采集水深的聲吶換能器,猶如水下“聽診器”,在測量重點岸段及險工段江面上來回穿梭,船上接收裝置會自動收集測量數據,繪制出江底圖,發現去年與今年相比,水下哪些部分淤積變淺了,哪些部分被水沖刷變深了,及時掌握第一手河勢變化情況。
經過今年的水下測量發現,七壩岸段江北鋼材城碼頭前沿新出現負40米、負45米急劇深坑,導致已護岸段拋區坡腳有塊石滑落;同時,水下岸坡較陡,存在崩岸隱患。燕子磯岸段岸坡較陡、土質較差,并且處于主流貼岸頂沖段,護岸工程僅為幕燕風光帶建設的一部分,標準較低,目前海事碼頭、城北水廠前沿深槽沖刷,存在安全隱患。
據了解,水下測量數據除了為城市安全度汛提供決策依據之外,沿江建設橋梁、隧道、碼頭等開發也需要了解水下地形變化情況。記者采訪得知,最新測量數據顯示,長江南京段最深處在長江大橋下游,水深負48.5米;最寬處在棲霞山長江四橋下游興隆洲,江面寬3公里,是我市最大船舶錨地;最窄處在原下關區和老浦口,江面寬1.2—1.5公里。(記者 呂寧豐 通訊員 景衛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