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:2014-05-09來源:經濟日報
水問題近來引起廣泛關注。據悉,北京市從5月起正式實施階梯水價。另有消息說,由于南水北調尚不能滿足北京需求,有關方面已考慮采用海水淡化的補充方案。實踐一再證明,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的老套路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水問題,治水思路要有大的轉變。
近年來,從尋找水源地,到遠距離調水,再到花巨資治污,各地為治水下了不少功夫,但成效卻不盡如人意。比如,不少地方政府將調水當成“萬能鑰匙”,水不夠用了想著調水,水污染了也設法調水。水調來了,卻繼續著粗放的發展模式。又如,很多領域水資源浪費嚴重,形成耗水的“無底洞”。有的農田仍沿用粗放的灌溉方式,產出甚至接近“一斤糧食一噸水”的程度;城市供水輸水管網漏失率高,再加上一些“關不緊的水龍頭”和“漏水的馬桶”,大量自來水白白流失。再如,一些城市用水“由需定供”,需要用多少就想辦法供應多少,根本沒有考慮是否會超出水資源承載能力,導致用水安全風險越來越大。此外,由于管理不嚴,違法成本嚴重偏低,很多企業寧愿交罰款也超標排污,造成治理速度趕不上污染速度。
“窮則變,變則通,通則久。”水治理講“變通”,就是要與時俱進轉變思路,根據治水的新內涵、新要求和新任務,堅持“節水優先、空間均衡、系統治理、兩手發力”的思路來治水。
治水包括多個環節,當前的關鍵環節是節水。相對于調水和治污,節水不僅成本較低,而且潛力很大。據報道,南京僅去年一年就節約用水近3億立方米,相當于省下了10個玄武湖的水量。要始終堅持并嚴格落實節水優先方針,像抓節能減排一樣抓好節水,大力推進農業節水、工業節水、生活節水,這是其一。其二,治水須強化水資源環境剛性約束,不能把水當作取之不盡、無限供給的資源。北京水安全問題的癥結是人口無序過快增長,深層次原因是功能過度集聚。這給很多地區都提了一個醒,要根據水資源、水生態、水環境的承載能力調整發展規劃,以水定城、以水定地、以水定人、以水定產,避免走彎路。其三,治水要注重系統治理,不能就水論水。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,要把治水與治山、治林、治田有機結合起來,涵養水源、修復生態,統籌協調解決水資源、水環境、水生態等問題。同時,治水還要“兩手抓”,堅持政府作用和市場機制協同發力。
新思路決定新出路。讓我們加快實現從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轉變,從粗放用水方式向集約用水方式轉變,從過度開發水資源向主動保護水資源轉變,從單一治理向系統治理轉變,凝聚全社會治水力量,把水安全這件關乎國家長治久安的大事抓緊抓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