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产中文在线观看-国产中文在线播放-国产中文在线-国产中文原创-香蕉视频免费在线观看-香蕉视频免费在线播放

當前位置: 首頁 > 資訊 > 地方水利

水利為全國糧食“九連增”保駕護航

時間:2012-10-25來源:人民網

 人民網北京10月24日電 今年秋糧豐收已成定局。農業部10月23日宣布,我國糧食產量實現半個世紀以來首次連續九年增產。記者近日隨水利部組織的“興水利 保豐收”中央媒體記者采訪團赴黑龍江、湖北、安徽,深入田間地頭看秋糧、問收成。行走在碩果累累的大江南北,伴隨著一臺臺收割機的“吞吐”,一幅金色的豐收畫卷躍然眼前。

“有收無收在于水”。今年我國糧食再次獲得大豐收,在實現糧食“九連增”的背后,是快速發展的農田水利設施為億萬農民旱澇保收撐起一把把保護傘,是廣大水利工作者用貼心的服務讓糧食持續增產增收成為現實。

抗旱保糧——水利工程彰顯興利減災巨大作用

潘祥樹是湖北省隨州市萬福店鄉鳳凰山村的水稻種植大戶。“今年4月到8月一直天旱,插秧的時候一滴雨沒下。” 他說,“要是在過去肯定又是災年,現在即便受旱,渠里有水,塘里有水,莊稼隨時能澆水,種田人心里吃了定心丸,種啥也都能豐收。”

今年的糧食豐收來之不易。去冬以來,我國一些地區降雨偏少,特別是黃淮大部降雨偏少,部分耕地出現了無法播種、出苗不齊或苗小苗弱的現象,旱情高峰期全國耕地受旱面積一度達到8142萬畝。

抗大旱、保豐收——黨中央、國務院高度重視抗旱工作。胡錦濤總書記、溫家寶總理對抗旱工作作出重要指示,國務院副總理、國家防總總指揮回良玉親赴云南旱區一線檢查指導抗旱工作,并在旱區一線召開抗旱工作座談會,安排部署抗旱各項工作。

國家防總、水利部高度重視抗旱工作,國家防總副總指揮、水利部部長陳雷多次主持召開會商會,對抗旱工作及時做出部署。國家防總密切監視旱情發展變化,先后派出16個工作組深入云南、四川、湖北等重旱地區協助指導抗旱工作,科學調度長江三峽、漢江丹江、小浪底等骨干水利工程,有效蓄洪滯洪削峰錯峰,實現防洪減災與抗旱供水的共贏。并先后協調財政部下達中央抗旱經費8.2億元,支持旱區開展抗旱工作。

上下齊心,共同努力——旱區各地及時啟動應急響應,積極采取有效措施,抗旱保種、抗旱保苗。黑龍江省抓住春耕前有利時機,積極開展打井修塘、架設臨時泵站等抗旱水源工程建設,保證春灌用水。湖北省及時組織抗旱水源摸底調查,并協調鄰省,跨省提引水庫水源,提前儲備抗旱水源。安徽省把調配水源、加大供給作為抗旱灌溉的重點,各大灌區強化引、提、抽等措施,加大供水力度。在淠史杭史河灌區抗旱緊張時期,通過動用梅山水庫部分死庫容進行灌溉,保障受旱農作物得到及時澆灌。

有無工程兩個樣。越是大旱,水利工程的興利減災作用越明顯。為應對今年旱情的困擾,多年建成的大中小型水庫和灌區,以及水窖、水池、泵站、塘壩、水渠等“五小”水利工程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。水庫、塘壩等超前蓄水,灌區、泵站、調水工程等開足馬力,為抗旱提供了充足的水源。

一組組數據印證了水利工程的巨大興利減災作用:今年以來,全國累計抗旱澆地2億畝次,確保了夏糧連續九年豐收,為奪取全國糧食“九連增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

據國家防總監測,目前全國大部分地區水利工程蓄水總量比多年同期偏多或持平,蓄水情況總體較好,預計今年冬麥主產區大部秋播和南方秋冬種用水有保障。

夯實基礎——大興農田水利強壯國家糧食安全的根基

秋收正忙,在安徽省六安市,新一輪冬春農田水利建設已經掀起高潮,病險水庫加固、干渠清淤整治、塘壩開挖擴建、泵站更新改造等興修水利現場隨處可見。

近年來,中央堅持把農田水利建設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礎,不斷完善政策支持體系。特別是2011年,中央明確提出,土地出讓收益10%用于農田水利,一系列新政策、新舉措,推動農田水利建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。

安徽、湖北等省以塘堰整治、溝渠清淤為建設重點,持續開展小型農田水利建設。湖北省隨縣厲山鎮燈塔、聯群村地處封江水庫灌區尾水,由于渠道年久淤積,部分農田只能采取泵提、車馱取水下秧。國家小農水重點縣工程實施后,完成了末級兩級渠系的硬化工程,減少了水的滲透率,尤其在今年百年不遇的大旱之年,依然取得了豐收。農民深有感嘆的說:“以前下秧等雨,吃飯靠天,現在只靠小農水工程就行了!”

從2002年到2011年,中央財政不斷加大投入力度,累計投入303億元,支持各地開展小農水工程建設。截至2011年,全國維修改造塘壩5.3萬處,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 18.6萬處,整治渠道36.4萬公里,新建及維修各類渠系建筑物139萬多處,新增糧食生產能力438多億斤。

“保障國家糧食安全,核心在灌區。”占全國耕地面積49%的灌區,生產了約占全國總量75%的糧食和90%以上的棉花、蔬菜等經濟作物。特別是大型灌區,更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主力軍。

淠史杭灌區始建于1958年,有效灌溉面積突破1000萬畝,是新中國興建的全國最大灌區,也是全國唯一跨省的特大型灌區。由于土法上馬,投入不足,灌區工程老損率達50%左右。通過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,年節約農業灌溉用水2.5億立方米。2012年實灌面積達到1056萬畝,全灌區水稻產量約520萬噸,實現大旱之年灌區糧食增產。

截至2011年底,全國納入規劃的434處大型灌區已有110處完成投資。通過大型灌區節水改造,新增、恢復有效灌溉面積1900萬畝,改善灌溉面積9700萬畝,新增糧食生產能力160億公斤,年新增節水能力163億立方米。

“過去用小白龍漫灌,一畝玉米收成七八百斤,今年上了大噴灌,畝產一千五六百斤,不僅增產七八百斤,而且成色好,買價也高。”黑龍江安達市升平鎮新建村村民張玉成說起節水灌溉滔滔不絕。

儲糧于倉一吃就光,儲糧于田受益萬年。“繼續保持糧食穩產豐收,必須把發展節水灌溉作為一項根本性措施來抓。”這是水利給出的解決之道。

廣袤的東北平原被譽為“中華大糧倉”,稻田連成片,玉米排成行,土豆個頭大,大豆閃金黃。這一派豐收年景背后,是高效又節水的水利措施發揮的巨大作用。

2012年年初,我國啟動在東北四省區實施“節水增糧行動”,計劃用四年時間,總投入380億元,發展3800萬畝高效節水灌溉面積。有力推動了東北、西北、華北等重點地區以及全國高效節水灌溉的加速發展

大田作物膜下滴灌遍布黑土地,大型噴灌機組灌溉在田間灑下道道彩虹。節水、增產、增效,數字是最好的佐證:

據水利部統計,全國節水灌溉工程面積由2002年的2.79億畝增加到2011年的4.38億畝。農田灌溉系數由0.43提高到0.51,畝均灌溉用水量由403立方米下降到367立方米。農業灌溉用水總量占全社會用水的比例由61.4%以上降低到55%左右。連續30多年灌溉用水總量保持零增長。

節水灌溉滋潤了希望的田野,也滋潤了群眾的心田。

管好工程——打通“最后一公里”讓工程長久發揮效益

周富祥是湖北省隨州市萬福店鄉鳳凰山村枯樹垸40戶村民推選的管水員,負責6口堰塘的管護和灌溉用水分配。農忙時節,他按照先邊后中的分水方案,公平合理分配水量,閑時帶領村民工投勞清淤擴塘、整治壩埂,使周邊500畝稻田旱澇保收。

工程建得好,還要管得好。由于不少地方基層水利服務體系線斷、網破、人散,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建設滯后,管理主體缺位,致使一些小型農田水利工程處于“政府管不到、集體管不好、群眾管不了”的局面。農村水利管理 “最后一公里”問題十分突出。

2012年,水利部與中央編辦、財政部聯合印發了《關于進一步健全完善基層水利服務體系的指導意見》進一步強化基層水利服務機構的公益屬性。要求以鄉鎮或小流域為單位,健全基層水利服務機構,進一步強化其公益性職能;建立完善財政對農民用水合作組織的補貼機制;支持各地成立各級抗旱服務隊,引導各地通過定向補貼等方式,鼓勵學校?科研單位及專業水利公司為農民提供水利專業服務,保證水利工程“建得起、管得好、長受益”。

如今,在廣袤的農村,農民自覺投工投勞維修堰塘、水庫、渠道,把干水利當做自己家的事來做,不但填補了農村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主體的缺位,還擔負著受益區內水量分配、水費收取、水事糾紛調解、末級渠系建設與管護等重任,有效破解了農田水利管理“最后一公里”難題。

截至2011年底,全國共有基層水利站2.7萬個,組建農民用水合作組織7.8萬多個,管理灌溉面積2.4億多畝,建成各級抗旱服務隊等專業化服務隊伍1.4萬支,初步建成了社會化抗旱服務網絡,為農村水利建設管理提供了保障。

水利命脈保糧食安全,“藏糧于田”筑千秋基業。隨著一大批大型灌區的改造建設,新的農田水利建設投入機制形成,高效節水灌溉等一項項有效措施的實施,我國的糧食根基更加穩固,歲稔年豐的喜人畫卷繪滿神州。

?
主站蜘蛛池模板: 二次曝光电影有删减吗| 新红楼梦惊艳版| 高一英语必修一| 爱情与灵药 电影| 姜洋| e-dog| 家庭伦理视频| 巴霍巴利王:开端 2015 帕拉巴斯| 安多卫视直播在线观看| 小学智力测试题100题| 黄网站免费在线看| 2024年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| 麦子叔| 女生把人吃到胃里消化第一视角| 欢乐的牧童钢琴谱| 吴涟序| 邓紫飞| 西街少年 电视剧| 高嘉慧| 权志龙壁纸| 音乐僵尸演员表| 是王者啊第二季免费观看完整版| 李美凤三级| 电影 英雄| 十万个为什么读书小报| 追踪 电影| 太子传说| 出轨幻想| 2025最好运头像| 欢场| 孕妇直播肚子疼揉肚子| 大奉打更人电视剧在线 | 日本大片ppt免费ppt电影| 哈尔的移动城堡电影| 楚青丝完美人生免费阅读| 丹尼尔·吉里斯| 打美女光屁股视频网站| 杨舒惠| 高钧贤| 浙江卫视全天节目单| 女孩们的周末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