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产中文在线观看-国产中文在线播放-国产中文在线-国产中文原创-香蕉视频免费在线观看-香蕉视频免费在线播放

當前位置: 首頁 > 資訊 > 地方水利

寧夏:因節水而變

時間:2012-09-04來源:中國水利報

 喊叫水鄉曾是寧夏干旱的地標,只要聽聽這個地名,就能管窺這里對水的渴盼。“春旱不叫旱,秋旱連根爛。”當地以此來訴說對水的無奈。曾經,這里的人們走親戚捎帶的最好禮物,就是提著一桶水。

時過境遷,喊叫水鄉漸漸成為人們舊時的記憶。現在再到寧夏,滿眼青山綠水,一片片沙漠綠洲,眼前之景,讓人很難想象,這是一個當地水資源量全國最低的地方。在這個曾經“喊渴”之地,全國人大環資委副主任委員張文臺發出了“早知有此處,何必到江南”的贊譽和感慨。

從喊叫水到賽江南,寧夏的變化得益于節水,得益于節水型社會建設。

開源水權轉換另辟蹊徑

2004年,寧夏率先在全國提出建設省級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,以節水型社會建設保障和推動區域經濟社會轉型、發展。

7年前,初到寧夏的華電寧夏靈武發電有限公司,遇到的頭號難題是沒有水。他們投資3000萬元,對唐徠渠農灌區進行節水改造,把農業節約下來的1440萬立方米水量拿來有償使用。如今在寧夏,越來越多的企業知道了“水權轉換”。

天下黃河富寧夏。寧夏的黃河灌區因水而富,古老的灌溉歷史致使寧夏用水高度集中于農業而工業不足。近年黃河來水逐年減少,加上水量分配指標的限制,寧夏工農業用水結構不合理的矛盾日益凸顯。“光靠農業,寧夏富不起來,”寧夏回族自治區主席王正偉說,“根據寧夏的資源條件,高耗水的煤電企業是工業發展的重點,而寧夏90%以上的水量用在比較效益較低的農業上,想發展資源豐富的能源工業又無水可用,這就在工業和農業之間形成了用水矛盾。”

如何不超量使用黃河水,使水資源由低效益產業向高效益產業流動,是寧夏發展的大課題。探索合理的用水方式,迫在眉睫。

長期以來,寧夏引黃灌區農田灌溉工程老化失修,渠道滲漏現象嚴重,水利用系數只有0.37,畝均用水量為全國平均值的兩倍多。農業用水浪費的表象背后,農業節水大有潛力。

2003年,寧夏開始探索農業與工業間水權轉換,通過農業節水支持工業發展,再以工業投資反哺農業灌溉,“農業綜合節水水權有償轉換工業高效用水”的模式,開創了跨行業優化配置水資源的先例。

曾經一片荒漠的寧夏東部地區,如今正發生著巨大變化數以億噸計的煤炭等礦藏資源,將在這里被轉化成電力、化工產品,草木不生的荒漠,將變成財源茂盛的聚寶盆。而支撐這一變化的主要因素,正是水權轉換帶來的水資源。

通過水權轉換,水的問題解決了,魯能集團、神華集團等大型企業,已經相繼進駐寧東地區。荒漠上不僅建起了廠房,還搞起了綠化,建起了小區,原本孤寂的荒漠,正在煥發出勃勃生機。

“水權轉換解決了企業的用水問題。沒有水權轉換來的水,這些項目將無法實施。”寧夏水利廳副廳長郭浩表示。水權轉換通過用水結構調整,實現了水資源優化配置,確保了國家能源戰略的實施。

節流農業節水大有潛力

水權轉換吹響了寧夏節水的號角。2006年12月,自治區政府全面啟動了節水型社會試點建設。

占全區91.3%的農業用水量,決定了寧夏的節水重點在農業,而農業節水的重點在工程投入。“寧夏之所以灌溉水利用系數低,重要因素是滲漏和蒸發損失大。蒸發量大改變不了,但滲漏可以改變。目前,寧夏在解決引黃灌區滲漏損失上給予了大量投入。”郭浩說。

據了解,“十一五”期間,寧夏全區水利投入96.3億元,是“十五”時期的1.8倍。2011年全社會水利投入達53.9億元,是“十一五”年均投入的2.5倍。巨大的資金投入,掀起了一股工程建設的熱潮,幾年來,寧夏實施了青銅峽、沙坡頭、固海等大型灌區節水改造、大型泵站更新改造、農業綜合開發、土地整理等重點項目,灌區渠系砌護率由不足20%提高到了近40%,輸水效率和效益持續提升。

除了蒸發和滲漏損失,傳統的灌溉方式也是造成農業用水效率低的制約因素。寧夏引黃灌區歷史悠久,千百年來寧夏平原上的農民養成了大水漫灌、深水淹灌的舊習。改變傳統的灌溉習慣,必須從管理入手。

2004年年底,寧夏第一家農民用水戶協會試點,在平羅縣姚伏鎮成立,協會成員由農民選舉產生,推行“一把鍬”管水制度,由專人負責灌溉,落實管理責任。在協會的管理下,原來“晝灌夜不灌、淹灘漫路、縱水入溝”的現象大為減少,既縮短了灌水周期,節省了勞力,又實現了作物適時灌溉,提高了水的利用率,促進了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。

農民用水戶協會管理農村水資源的模式,被越來越多的鄉村運用。目前,寧夏全區已成立農民用水戶協會952個,控制灌溉面積600萬畝,占全區灌溉面積的85%以上,年節水達6.4億立方米。

和很多地方一樣,科技節水也是寧夏農業節水的重要手段。寧夏賀蘭縣最北端的蘭光村,地處唐徠渠系太子渠和惠農渠系蘭光渠稍段,由于灌溉保證率低,阻礙了蘭光村的產業發展。2008年,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蘭光村投資352.2萬元,實施了蘭光高效節水示范區項目。“以前每到灌水期,一畝田要用水240方,光水費就是65元;現在用膜下滴灌,每畝田用水30方,水費才10元。”村長楊學文如是說。

2006年至今,寧夏大力發展噴灌、微灌、滴灌及高效節水補灌技術,全區已發展節水灌溉面積440萬畝,占全區灌溉總面積的55%,灌溉水利用系數由0.38提高至0.43。

調價價格杠桿撬動節水

實踐證明,只有當節水與群眾的利益切身相關時,節水才能由被動變為主動。而建立以經濟手段為主的市場調節機制,也是節水型社會建設的關鍵所在。

銀川是我國首個實行“階梯水價”的城市,在經濟杠桿的作用下,這種全新的水費計價辦法,正在悄悄改變銀川人民的用水方式,促使群眾節約用水。據銀川中鐵水務集團計劃經營科負責人張寧惠介紹,銀川市自2004年實行階梯水價以來,自來水售水量年均增長率由8%降到了5%。實行階梯水價后,許多市民都熱衷于更換節水器具。淘米水澆花、洗菜水拖地、洗衣水沖廁所等,成了絕大多數家庭的習慣。

過去,在寧夏農村收水費是一件難事。這一方面是因為農民覺得用水分配不公,加上收費方式不透明,一些搭車收費、亂收費現象出現了,農民覺得錢交得不明白,不愿意交水費,更別提節約用水了。要激發農民的節水意識,首先要讓他們清楚自己用了多少水,該交多少水費。2005年,“一價制”水價政策和“一票制”收費方式,在寧夏試水。

“一價制”水價政策,即實行水費、征工折款和維護管理費“三費合一”的水價;“一票制”收費,即水管單位統一開票到戶,農民用水戶協會按票收費到戶,并向農戶開具水費收繳明白卡,卡上寫明收費面積、用水量、水價和應交水費。少用水就少交錢,節約用水等于減少支出、增加收入!農民一旦明白了這個道理,節水就不再成為難事。

在農民轉變意識的基礎上,寧夏持續發力,按照“小步快跑,逐步提高”的原則,連續對農業供水價格進行調整。面對調整后的水價,無論是用水者還是管水者,都開始對節水重視起來。寧夏平原的灌溉方式開始發生轉變,節約用水蔚然成風。

在寧夏,“建設節水型社會”不只是口號,而是實干。寧夏人民用自己行動和智慧克服了缺水難題。寧夏,因節水而變。

?
主站蜘蛛池模板: 玉林电视台| 陕西卫视节目表| 人世间演员表| 电影英雄| 电影痴人之爱| 电影《收徒》| 佐藤蓝子| 美少女之恋| 女人30第二季免费观看综艺| 电子天平检定规程| 杨采妮郭富城床戏视频| 就爱小姐姐| 我的江南id美人妈妈| 女人 电影| 看黄色录像播放| 1980属猴多少岁了| 电影在线观看高清完整版| 慕思成| 拾贝的小女孩阅读理解答案| julia taylor| 甲种公牛1976| 安多卫视直播在线观看| 蓝眼泪简谱| 贵阳三中| 火花 电影| 屁屁视频| 屁屁视频| 三年电影| 黑之教室| footjob videos| 太太的情人电影| 爱爱内含光在线播放| 房事性生活| 米奇妙妙屋第二季 2008| 卢昱晓主演的电视剧| 王春宇| 又见阿郎电视剧免费观看| 情义我心知| 日本电影怪物| 叶蓓个人资料简介| 寻梦环游记英文|